有些人因服用藥物過敏,罹患史蒂芬強生症候群(SJS),皮膚科醫師鐘文宏說,SJS初期症狀跟感冒類似,服藥後若出現發燒、喉嚨痛、眼睛刺痛等症狀,可能是過敏,要及早就醫。
感冒藥、麻醉藥、抗過敏藥是一般人最常使用到的藥物,有些人卻因使用這些藥物,導致史蒂芬強生症候群(Stevens Johnson Syndrome,簡稱SJS),SJS是目前國內藥物過敏致死率第1名。
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鐘文宏表示,SJS初期的症狀和感冒相似,病人會出現喉嚨痛、眼睛紅、嘴腫、嘴破、發燒等症狀,嚴重者會皮膚潰爛。順利撐過的病友有2成可能留下伴隨一生的後遺症,如眼疾、腎衰竭等。
他說,台灣藥害救濟給付案中,藥物過敏就占8成,其中又以SJS為大宗,占了6至7成,可疑藥品包含降尿酸(安樂普利諾)、抗癲癇(癲能停)、抗癲癇、神經痛(卡巴氮平)。這些藥物雖可能造成嚴重危害,但發生率低,每幾千人可能1人受害,藥物不會因此下架。
鐘文宏說,研究證實體質是造成藥物過敏的原因,亞洲人因基因關係,罹患SJS機率遠高於西方國家,藥物過敏就像不定時炸彈,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,政策上應推動預防藥害發生,加強民眾、醫療人員教育,有危險副作用的藥物應謹慎使用。
55歲施慧宜是SJS患者,她小時候因服藥過敏,眼睛開始出現畏光症狀,且有睫毛倒插問題,必須定期拔睫毛減少傷害角膜,其他生活沒有受影響,還能開車到處遊玩。
直到7、8年前,她視力大幅滑落,走路跌倒、常摔破玻璃杯、無法夾菜,就診才知道睫毛倒插引起角膜增生微血管,嚴重影響視覺,剩下光覺和色覺,必須拿手杖才能走路,但又害怕爸媽擔心,常常回家就不拿手杖,面對旁人詢問也會難過。
她說,度過一段晦澀期後,她自知必須更獨立、堅強才能過好生活,爸媽也接受她必須拿手杖的事實,生活也慢慢摸索出便利的模式,更積極參與活動,希望鼓勵病友勇敢面對。
(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9日電)